2017年9月6日星期三

繼續多元流教育,或是改推單元流教育——談國民團結與民族意識的關係

[提問:多元流教育是什麼?馬來西亞是否應該繼續多元流教育?]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流的國家,包涵多元文化,三大種族各有不同的宗教、語言和文化習俗。多元流教育是指多種語言為學校的媒介語,同時擁有華小、淡小和國小的馬來西亞形成了三元流教育。華小即是以華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小學,集中大部分的華生,淡小是以淡米爾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以及國小則是以馬來語為媒介語。

近年來,多元流教育學校開始受到質疑,副首相拿督斯裡阿莫扎希新上任時期,就指出我國的多元流小學教育制度,讓我國各族學生缺乏機會共同相處、跨文化交流,進而無法形成國民意識。唯有重新探討教育政策,綜合各個元流小學,方能促進國民團結。換而言之,即是多元流教育(尤其為華文教育)是妨礙國民團結的原因。此後,單元流教育便被提出以取代多元流教育,關閉華小和淡小,實施統一教學媒介語的教學制度,改用英文或國文為單一教學媒介語。

然而,若今日要探討馬來西亞是否應該持續多元流教育,走著與其他國家都不一樣的教育路線,我認為應該把探討核心放在多元流教育所帶來的影響;若停止了多元流教育,潛台詞就是要施行與多元流教育相反的單元流教育方式,這一政策又是否能解決當下最首要的問題——民族之間的隔閡?

在探討此問題之前,我們需要清楚明白馬來西亞的大背景,更是需要懂得多元流教育是從何時源生,事實上,在馬來亞未獨立之前,華人的第一間私塾——五福書院就已經在檳城開辦。在英殖民時期,多元流教育就已然存在,當時同時擁有英政府開辦的英校,民間的私立學校,華人早期的方言學校,以及馬來學校與淡米爾學校。每個種族都視自己的學校為重要角色,尤其是華人,更是把華校視為華人社會的基礎,華人向來有很強的民族意識,因此在獨立前儘管英政府想方設法打擊華校,如1920年推出的<學校註冊法令>管控華文教育,華社依然堅強地保住華文教育的地位,共同抗爭。可見,多元流教育是以往一直延續而來的制度,擁有一定深厚的基礎,若要推翻可不是一時間辦到的事情。

其二,談及多元流教育對各種族的影響,無可否認的是多元流教育確實存在缺陷,譬如生長在華文教育體系下的華生,他們缺乏與友族之間的溝通,促使其進入到社會後也僅僅只需同為華族的人來往,而甚少與其他友族同胞溝通交流。自幼生長在華族群體的孩子,碰上其他種族往往顯得疏遠,其一原因是整個華社群體塑造下來的風氣,導致華社自身的種族意識過於強烈,再者是因為極少接觸友族同胞,對其缺乏了解而產生種種的刻板印象。即使有華人對友族同胞的接納度較寬,然而也僅是少數部分。

以實際例子來說,就讀國小的華人與就讀華小的華人二者存在迴然不同的觀念,前者自幼融入國小,與馬來族群接觸甚多,並無受到華文教育的熏陶,自然對種族意識與學習華語的意識不強烈,而後者則會擁有較強的種族意識,對於捍衛華文教育也是使勁全力。單從近來報章的輿論來看,不少國小畢業的華人支持單元流教育,而華校畢業生大多起身捍衛華文教育。早前馬大歷史系教授丘家金早期支持單元流教育而被華社謾罵為「矮化華族自尊」的人。故此,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多元流教育會造成民族間的隔閡,以及或多或加強各方民族的意識,是個需要認真看待的問題。

然而,我們並不能忽視若執行單元流教育政策,將會帶來什麼影響。我們都知道,種族課題至今仍然為馬來西亞的敏感課題,華社人士對華文教育的重視更是不能小看的。相比起印裔,華裔對本身的民族意識顯得最為強烈,報章上吵得最熱烈的種族課題,往往少不了華社的參與。今日反多元流教育課題,單單以「華小危險論」,指其造成封閉式的空間破壞種族團結,便引發不少華社人士起身維護華小,謾罵巫統以其為政治手段,企圖消滅華小打擊華社,藉此達成自己的目的。先不論此說法是否真實,單單是華社對華文教育議題的轟動就已經證實華社是不可能輕易放棄華文教育而支持實行單元流教育的。

華文教育並不僅僅是教育體系的一種,而是一直以來都被視為傳承中華文化的根,並把華小視為最後的保壘。華社人士注重華文教育,華教是關係華人的民族尊嚴與文化地位。若實行單元流教育政策,華人再無一個特殊位置能證明其中華民族的身份,身份與地位的式微是華人最不想要的。擁有如此強烈種族意識的華社,面對放棄單元流教育,只會引起連綿不斷的反對聲浪,以致國民之間更加無法團結。

最後,回到問題本身,是否應該繼續多元流教育,是否應該與其他國家教育機制不同而加劇民族間的隔閡,我認為此問題是應該繼續多元流教育,然而也須找個更好的解決方案,推出更恰當的教育政策,而不是消滅華小和淡小,改推單元流教育。畢竟我們終須把一切問題納入馬來西亞這個大背景作為考量,我們無法拿別的國家為例與馬來西亞作為比較,認為馬來西亞是特殊擁有多元流教育政策的國家,就應該更改政策。然而,也因為馬來西亞的特殊背景,三大種族一同爭取獨立的過程中,多元流教育早已形成。華族和印族並非佔有少數部分,民族之間的隔閡也並非一日就能解決的問題。多元流教育確實是造成民族隔閡的其中之一原因,但其他原因我們也必須同樣重視。面對華人政治地位逐漸式微,巫統勢力逐漸擴大;土著特權問題;馬來西亞地位不平等;513事件後為提升馬來人經濟地位的<新經濟政策>,這一些都促使華人激起「自我保護」的心態,一旦感覺華族的權利受到剝削,便起身維護。華人民族的意識強烈,與其他種族政治訴求上的不同,亦是導致民族隔閡的原因。這一些種種原因,我們更加需要重視,而不是打著單元流促進國民團結的口號,而把其他原因也一併掩蓋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