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讀書

不知為何我覺得這問題答得太絕對,我對讀書也逐漸失去興趣呢,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因為基礎不好才會厭學的,當然我不排除我是基礎不好啦= =

不愛讀書有幾個理由,他們認為讀書不快樂,認為讀書沒意義,或者是認為自己努力所付出的沒有回報等等。

不快樂,是壓力,別人施加的,自己施加的,終會導致自己陷入為讀而讀的情況;

沒意義,可能是因為自己對於讀書的認知永遠是大人們感受我們讀書以後可以賺大錢之類的好處,然而我們始終體會不到讀書的意義,或認為不靠讀書也可以賺錢啊,你知道大部分打工族都是讀書人嗎?老闆總是年紀小小就創業的類型,所以你還會深信讀書能賺大錢嗎?

自己所付出的沒有回報,這就是可能他們嘗試過讀,可是讀不進,或者是就算讀了感覺也沒有結果,這個你就別問我怎麼辦了,倒是問你自己,渴望的回報是什麼?漂亮的成績?老師的刮目相待?父母的稱讚?還是什麼?讀書是為自己,如果讀出來是為成績為別人的一個待遇和一句話,那你還是不讀來得好。

其實我還想提醒一下並不是聰明的人、考好成績的人就代表他們愛讀書,很多時候,只要當一個人對讀書產生厭惡感,在上學時經常遲到賴床,就已經是厭學的態度了。

哦還有,經常翹課= =

這種情況在中學應該不常發生,因為制度促使學生想翹課也沒法翹,等到大學就呵呵……

最後,若問到讀書是為了什麼,老套一句讀書當然不是為了賺大錢,要賺錢賣腎賣肝販毒都好賺,合法的話你去創業投資抑或是被包養也不錯。當然也不會告訴你讀書是為了知識,那知識是為了什麼?無極限循環下去我無力論證。讀書啊,對於我來說,就是要快樂。當你發現你學到一件你之前不知道的事情時,你會快樂。當你發現你的思想有小小的躍進時,你會沾沾自喜,當你發現你崇拜的人說的話你逐漸聽得懂時,你會覺得那是值得的,當你發現讀書讓你清楚自己的方向時,你會欣喜。

我這輩子太迷茫了,想要清楚這輩子我都幹了些什麼,所以我讀書。

還有啊,若不喜歡讀書就不讀唄,其實真的無大礙,社會告訴你好成績的人被他人捧上天,考砸的人被他人唾棄。那你得領悟另一個境界,學會自我欣賞,換你去唾棄他人,不和他們一般見識。如此一來,你就能跳脫出這個社會的牢籠,成為你真正想要成為的人了。

2017年3月19日星期日

再見



什麼時候,人也成了一個物品,一個可有可無的物品。

就好似一隻被囚禁的小鳥,只有當牠主人不要牠時,牠才能夠跳脫那小小的牢籠,去尋找外頭更寬闊的世界。

主人今天不要的,是一個在他心中看似不重要的角色,只要扔了牠,他就可以擁有更多更多。

這是對的選擇。

主人說,就算我不要了你,你還是可以再回來看看的。小鳥堅持搖頭,不回來了,因為這個地方不屬於牠。

對主人而言,面對這樣的抉擇他很難過。他捨棄了小鳥,可以得到更好的一切。他失去的,只是一個朋友。

對小鳥而言,就並沒有這麼簡單了。彷彿要把那一直以來看得比生命還要重要的東西抽走,牠失去的不是牠的朋友,而是對牠而言生命中一個很重要的人,牠要硬硬把他與自己的生命切割開來。然而小鳥得到的,只是一個可能、好像、貌似、或許……可以從頭站起來的機會。

也好。

2017年3月9日星期四

白費力氣

我這輩子都在很努力很努力地做著一些無謂的事情,但好像都沒辦法改變什麼。何時才要學會放棄?

被人質疑自己的努力與成果是一件很可怕的事,但若是被自己質疑呢?我經歷了太多被人質疑能力的事件,對我來說也已經是家常便飯,也很難怪我一直以來對自己不怎麼有自信,很多人說信心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要自己尋找的,但當身邊所有的人都質疑你,唯有你自己對自己有信心時,這就不叫自信了。這叫“自戀”或“自我感覺良好”。

就好像以前寫小說,身邊的人都質疑我的能力,我的老師還對我說:一部好小說是要很多經驗去累積的哦。說得白一點,還不是在懷疑我這個小屁孩年級輕輕,什麼大場面都沒見過,寫出來的小說幼稚幼稚的。再來,就是我的朋友,我做什麼事情,他們都會第一時間以一種鄙視的目光盯著我看,當初我寫的小說他們只瞧了幾眼,後來給出的理由是對這種小說沒興趣,儘管他們總喜歡看網絡小說。

有人曾告訴我,這麼在乎別人的眼光幹什麼?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啊!是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是很多時候、很多事情並不是像寫寫文章發牢騷這樣,自己寫自己欣賞。有好多事物,努力了這麼久,做出來,就是要向別人證明自己,但證明不到,或者是自己無論多努力都無法辦得到,那麼這些努力還要繼續嗎?

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會告訴自己,至少努力了啊,就算一個人再笨都好,只要努力,就會看到進步,哪怕是龜速的。

呵,現在的我,只覺得這種想法很可笑。

我這幾天一直在糾結,是真的糾結的糾結,你說我是青春期的多愁善感也好。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因為我在懷疑——懷疑自己現在所做的一切,有什麼用處?做了,會怎麼樣?不做,會怎麼樣?然而我得出來的結果是,我做還是不做結果差不遠,那為什麼我還要白費力氣去幹這麼多?我討好不了別人,更討好不了自己。

我不想要了,不想要去做這一些白費力氣的事情,我感覺自己好差勁,感覺自己付出了一百分的努力,做出來的結果一半都不到,而別人呢?憑天賦、憑才氣、憑天生的聰明伶俐,可以輕鬆地獲得一百分的結果。

辯論再怎麼辯,還是沒有經過大腦就隨口胡說;報告再怎麼找資料、研究、一改再改,竟然比一個以一兩天時間趕出來的報告還要差勁;考試,越考越差。我過於平庸,平庸得連想努力改變的力氣都沒了。有時候真不明白自己做這麼多為了什麼?乖乖的,當個一無所成的人不好嗎?我對自己過分要求,達不到自己標準時,又怪罪自己,我為什麼要這麼折磨自己?

我有自知之明我的智商、知識、能力,所有一切都不比別人好,那我就不要要求這麼多啊!吃飽、睡,這樣的日子不是我一直都憧憬的嗎?我不是想要快樂平凡的日子嗎?每天把趕報告、背書、死背書和辯論的時間抽出來,得空吃一吃,睡一睡,就這樣一生了,不好嗎?

那我還等什麼?睡吧。

2017年2月10日星期五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

今天理應是最美的一天,理應有最美的月亮和最美的夜空,但我什麼都看不到。

一個人坐在西湖的石椅哭,還是我的第一次,真有詩意,只可惜在我後面車輛路人經過來來回回,想哭也不能盡情哭。我不習慣在人前哭,因為總感覺很做作虛偽,每次吵著要搬出去,因為我住的是雙人房,和室友住很不方便,理由總是說廁所太骯髒,沒有私人空間,實際上卻是沒辦法哭,想哭也是在半夜裡,一個人偷偷流一流眼淚,有時候快落下來的眼淚,也被逼吸回去。

我很愛哭,也很容易哭,我會因為一則新聞而哭,會因為看小說看戲而哭,也會因為別人一句話而哭。

從來不喜歡在人前哭的原因,除了覺得那太假太虛偽太做作,其實也不喜歡別人的安慰,因為我認為不需要。我可以在心情極度糟糕的時候目無表情,甚至生氣發脾氣,但就是學不會對著人哭。就像我爸爸死了的那幾天,我也只是靜靜地不說話,甚至偶爾陪笑,但沒有人知道,我因為爸爸的死每天在夜裡哭,整整兩年。

我沒告訴過別人對於爸爸的死我有多痛,因為我認為沒必要,我也不需要博同情,甚至認為不會有人理解。包括我媽媽,我也沒告訴她。很多次,我總會發同一個夢,夢見爸爸沒有事走回家,拿著一袋一袋從外頭打包回來的免費食物,在外頭大喊我的名字,叫我幫忙開門(他的老習慣),然後我就會問他:“爸爸你沒事了?”他就會回我說:“是那些醫生亂講話啦,我哪裡有事?”每次驚醒後,在我發現那只是夢,我都會哭,哭得沒心沒肺,但我不能大哭,因為媽媽就睡在我側邊。

我記得有一次,也是夢到爸爸沒事回來了,但這次的他頭破血流,觸目驚心,拿著外賣同樣叫我開門,他的頭一直在流血,我嚇到了,我問他:“爸爸痛嗎?”他沒回我,就只是傻笑,然後我就醒了。後來我上香,告訴爸爸,不要再讓我夢到這些事了,我會難過,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天上的爸爸真的聽得見了,從此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夢見他,偶爾夢見,也只是輕微觸過,醒來就沒什麼印象了。

這件事情,我沒告訴過媽媽,我怕她難過。其實有時候我以為她不會難過的,真的有剎那間的想法以為她會若無其事,因為她和爸爸的感情不好,每次見面就吵錢的事情,就連爸爸去世後我朋友都會說:“你媽媽有哭嗎?我以為她不會哭。”我知道她仍然會難過,但至少不會像其他親密的夫妻死去另一方那麼難過,爸爸去世那一夜,我們在醫院裡的時候,媽媽邊哭邊叫我收拾爸爸的物品,那時候的我腦袋一片空白,但媽媽還會很理智地叫我收拾收拾。所以我一直都懷疑,媽媽不是這麼難過,我甚至會想,媽媽和爸爸的感情不好,所以她傷心也只是一陣子罷了。

但後來的我才發現我錯了。在我曾出版的小說中,有一部分談到爸爸去世的事情,但很少,我問媽媽有沒有把我的書看完,她說沒有,她不喜歡看書。我有點兒納悶,因為我看見她把我家裡的一本愛情小說看完了,卻不願意看我的小說。後來她忽然告訴我,因為裡頭有爸爸的事情,她不想看,看了會難過。她說的時候,很直接,也很輕描淡寫,但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想,我生命中就只有兩個最重要的人,上天帶走了一個,我就只剩最後一個。我很在乎我的媽媽,她就是我人生的全部。我不能沒有她。我從來不告訴別人這些事情,我怕我一說就會哭,一哭就被人看破我的軟弱,我很討厭,我的自尊心太強了,真的太強了。那天沈紹偉和我聊天,我就和他說爸爸的事,平常都在幹些什麼,他問還有呢,我就說沒有了,再說就會哭了。之後我又說:“雖然單親家庭很普遍,但真的很難想像,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你已經失去了一個,還剩下最後一個,那種感覺,總讓人害怕。”

我今天說出來,是因為我發現,原來我也會有想要別人陪伴的時候。就很像前半個小時,我告訴我的一個朋友我心情不好,我說媽媽身體狀況不好,又不喜歡運動,整天覺得自己血脈不通,有點堵著,上次還告訴我心臟不舒服,今天去看了中醫,醫生說要吃補調養三個月,每個月就要花兩千多塊錢。她只回了我一個“嗯”。其實我也沒想要安慰,因為我自己也不會安慰別人,別人如果遇到傷心難過的事情,我更加會逃避,不知該怎麼面對。我知道或許她的心態也和我一樣,所以我沒多說。

但我真想找一個承受能力強的人,聽我說這些事,所有的事。我想告訴那個肯傾聽我的人,我有多擔心我媽媽;我想告訴他,我不能沒有我媽媽;我想告訴他,我已經失去了爸爸,我就只剩下一個媽媽,我就只剩下她了。不管我媽媽的大事小事,我都要理,我都會去擔心,甚至做無謂的擔心,我再也承受不了任何打擊,一點點也不行,但這些,我都沒有辦法告訴那個我想告訴的人。

我想起一個人,甚至想要發信息,但最後的我還是沒這樣做,因為那太廉價了,我把我自己搞得太廉價了。我一直在說服自己,就算叫出來那又怎麼樣?這幫不了我什麼,反而會讓我們尷尬——我把我們兩人都弄得尷尬了。我不想要任何人可憐我、同情我、甚至施捨我。

就讓我保留一點點自尊心,一點點也好。

2017年2月2日星期四

你是我的鏡中花

《你是镜子里孤傲的野花》 仿作

我说你是镜子里孤傲的野花,
春风点燃了你的笑,
绿叶绿叶是你最美的装扮。

你是镜子里虚构的野花,
你比影子模糊;
你比泡沫易碎;
烟花璀璨一瞬堪比你的落寞一世。

那狂,那不羁,你是,
白云深处的自由你渴望,
你爱星光,点缀,
但你是寂寞的孤月。

慢慢地,你在秋天枯黄,
默默地,在冬天准备死去,
你不会悲伤  你是一朵孤傲的野花。

当四方框架成为你的枷锁,
你骄傲地说  那是属于你一个人的世界,
镜子是隔膜;是云雾;是距离,
你是我梦太深的那一处。

2017年1月25日星期三

無關緊要

我還記得我第一次見到你時,只有背面。你背對著大家,呈一篇稿。那篇稿,我忘記是哪一篇了,我只知道自己是第一次覺得有個人竟然能把一篇稿呈得那麼“有感情”。

你不是一個很出眾的人,即使你一廂情願以為自己才華橫溢,但在我看來,也只是賣葫蘆,耍寶罷了。我一度對你有很大的意見,因為你的言行舉止,總是喜歡得罪人,你就愛自我感覺良好,總覺得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是最至高無上的,而其他都只是一群庶民,中人以下,無法語上者也。我曾經一度想要挑戰你,直覺就只是:“你他媽的讀過比我多一點書,很厲害咩現在?”顯然你並沒有把我當一回事,而我的挑戰也一次一次宣告失敗。認識我的人,只要是我的朋友,都以為我很討厭你,但我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喜歡你,即使你是個一無是處的人,即使你有一大堆讓人無法忍受的壞脾氣,即使你有一大堆隨處可挑的缺點。

你一點都不特別,你很平凡,你和一個活了七八九十歲的老爺爺沒什麼兩樣,別以為你長了鬍子就是成熟,你還不過是一個還沒看過人情世故的小屁孩罷了,你懂什麼?你老愛踩人,覺得你才是對的,只要你認為錯的事情,你就踩一遍,你他媽的還踩過我說我讀兩天的書和別人讀兩個小時的書,讀出來的成果是一樣的。我偏要告訴你,那是不一樣的。我吸收我所理解我所領悟我所得,和別人死背兩個小時的書,怎麼可能一樣?即使是一樣的,那又怎麼著?我資質不好要你管,這世界上笨的人難不成有錯?你就愛踩我。但你不知道,所有你說過的話,不管是無理取鬧還是真有其道理,我都不會去忽視,即使大部分的時候我並不同意你說的話。

我們其實很陌生,見著面也不會打招呼,偶爾打招呼,也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同樣是各走各的路。我有時候經常嘲諷自己:“你看看你,喜歡上一個連見面都不會打招呼的陌生人。”不是我把你當陌生人,而是你從來沒把我當一回事。我偶爾會和朋友互相諷刺彼此,主要是她要我諷刺回她,告訴她她是多麼犯賤才會喜歡上一個很爛的男生,而我也會叫她同樣對待回我,盡情地對我人身攻擊,只要能讓我放棄喜歡你,那就行了。她那時候真的說了好多:你這麼醜,你以為他會看上你嗎;他那麼醜,你到底看上他什麼;你還要犯賤到什麼時候,你們連朋友都不是……說的話僅是讓我千瘡百孔,可就沒有這麼一句話,可以讓我放棄喜歡你。

我喜歡你喜歡到一種層度,連我自己都怕。我欺騙自己說:沒關係,我只是“暗戀”你罷了,既然是來暗的,當然是只要偷偷看你,偷偷關注你,自己覺得爽就好了,我不會在乎你怎麼看待我,不會在乎你喜不喜歡我,只要我喜歡你就行了。可是到了某個時間點,我就會發現,原來我辦不到。我無法不在乎你是怎麼看待我,我可以包容你的一切,你不喜歡我,你踩我,你看扁我,我都沒關係,但我不能夠接受,一個我喜歡的男生其實在他心裡我什麼都不是,我可能只是一個過客、路人,甚至是你沿路走來的路邊雜草。

我的自尊心,在我喜歡你之後,蕩然無存。我可以這一頭剛和朋友晚餐從嘛嘛檔回宿舍,轉過頭來不到十分鐘又跑去嘛嘛檔和你喝茶,然後對你說:我只是順路;我可以在半夜裡踏著腳車閒逛,在遇見你之後來個三百六十度轉彎,跑回去找你;我可以約你出來吃飯,約你出來的理由卻是我想找個人陪我吃飯;我也可以約你出來看湖,藉口是:我覺得你比較會欣賞風景 ;我甚至可以在回去的每一天晚上,都經過你每天都會經過你宿舍的路,即使那不是回我宿舍的必經路線,因為你常出外,而我走那條路,總會遇上你。

只是現在,我更想要說的是:沒有意義了。

好多人對我說,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強的,尤其是感情,彷彿我很像在勉強些什麼,但我沒有。我只是很純粹地喜歡你,也知道我們之間永遠有跨越不了的界限,你可以說是代溝也好,什麼也好。你有一個很喜歡你的人,她很好,你們很好,而我,是多餘的。我從來不會想要些什麼,因為那些基本的希望很有可能都會變成奢望。有人要我放棄,各種老土的話都會出來,說我值得更好的。你不值得,因為你從來沒在乎過我的感受,我不應該因為你,而踐踏我自己。也不算是踐踏,只是,有點狼狽罷了。拜託,放下的話誰都說得出口,但是能夠真正放下又是另外一回事啊。就像慶翔,這麼一個癡情的乖寶寶,還不是一樣喜歡一個女生喜歡了好多年。我問慶翔,你有沒有試過放下?他說:“我不知道你有沒有試過這麼喜歡一個人,那就是,不管在什麼時候,你走到哪裡,和誰說話,只要是任何一點和她有關聯的事,你就會自然而然想起她,而這種喜歡,是很難放下的。”

我對你的喜歡,應該不足比慶翔喜歡她還要來得喜歡。只是偶爾經過西湖時,我就會想起,那時候的你告訴我,即使我的人生沒什麼遠大的志向都好,即使我只要快樂都好,“至少你為這個地球添加了一個快樂的人啊。”我要做的讓我自己快樂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帥哥,然後,不要你了。可能也是一時半刻做不到的,但又有什麼關係呢?感情罷了,何足掛齒?我始終相信,我還是愛我自己多一點的,我如果愛我自己,我就不能喜歡你,因為喜歡你總是會讓我莫名地難過。

我想,就這樣了吧,不會再有以後了。我向別人澄清時說過:我從sem1起,喜歡的都是同一個人。以前是,現在也是。但以後,應該不會再是了。

(其實你不知道,那時候我跟你說我把腳車遺留在新街場,而你傻傻地說要陪我一起走過去拿,當下的我其實就想到了駿宏可以載我,但我沒說,我就想你陪我一起走過去。)

然而我知道,這條路,你永遠不會陪我走。

2017年1月20日星期五

以惡止惡更有效

谢主席,大家好。
以善止惡是釋放善意,予以理解,達到和平的狀態。以惡止惡是以強橫的手段去壓制他人。

以善制恶和以恶制恶何者更有效一直以来都是大家争论不休的议题。这问题主要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已的一套价值观。首先,我方并不否认两者对一般的情况都能达到止恶的效果。毕竟有人就是會怕被处罚而不再行恶,而有些人却会因为真诚的劝说而良心发现。所以如果要比较一般情况只会落得各说各话的下场,因此除了一般情况,我们还必须讨论一些比较特殊的例子。

因此,我方認為要比較何者更有效,就應該比較兩者效果的全面性及穩定度。

第一,我方认为以恶之恶效果更全面的原因是它能够制衡的对象更廣。对于一般人,以善以恶都能对不同的人起效果,但如果对于一些丧心病狂的人,往往只有以恶才能制裁到他
们。因为这些人通常都对于某些事情的偏执到了极端的地步。对于劝说通常都无动于衷,在这时候,就只有做出一些让他们怕的事情来对他们造成威吓。打个比方,在今天,谁敢说他能够以善止恶,让ISIS这类极端分子晓之以理呢?对于在朝鲜执迷于核武的金正恩,又有谁敢说能以善止恶,让他了解道理呢?所以对于这些人,就只有以武力来制衡他们。对于为了权利不择手段的人,能够做的就只能剥夺他的权利、对于ISIS的支持者,就必须杀鸡儆猴、对于金正恩
这种动不动就以核武威胁其他国家的人,制衡他的也只能以更强的军事力量。而所谓的以善止恶,能覆盖的范围不如以恶止恶广。至少,在这类的课题上以恶之恶是更有效的。

第二,以惡止惡可以做到制衡的作用。以善止惡是以較為和善以及溫順的方式去阻止惡的蔓延,但是不確定的因素卻也更明顯。以善止惡比較被動,你可以用你的方式去勸人向善
,但有沒有效主要不在你說的多動人,而是對方願不願意聽。但以惡止惡則不同,這種方式通常都比較直接,效果也比較穩定。以善止惡先不論其效果是否肯定奏效,但就算此時奏效了,你也不能保證以後他不會反悔,因為你沒有制衡他的能力。但以惡止惡主要以威嚇的方法,就算之後他想反悔,但你也有能力去制衡他。而且以惡止惡還能讓惡人之間產生一種平衡。就以冷戰時期為例,美國和蘇聯同時都擁有威力最強大的軍力,但因為雙方都不敢輕舉妄動,生怕一個小小的火苗就會引發再一次的世界大戰。最後這種以惡止惡的狀況反而變成了最穩定的情況。

因此,我方認為以惡止惡更有效。謝謝。

===   ===   ===   ===
論點一。
我們所說的全面性包括了兩個角度,第一個角度就是心理上的效果。以善止惡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以惡止惡則是具有一定的威懾力。

前者,以善止惡的感染力好處在於它能灌輸正面思想,內心輔導惡的那一方,讓惡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使他不重蹈覆轍。

後者,以惡止惡的威懾力好處則是可以快速制止,在一定時間內讓惡勢力沒辦法繼續擴大。

今天我們來對比兩者,一是感染力,一是威懾力,雖然說感染力可以做到更深入,使惡的那一方打從心理被我們說服,但試問這成功的比例我們可以看到多少?這真的有效嗎?感染力只能讓一部分的人聽,更多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就算你如何進行心仍然靈輔導,如何正面評估惡勢力使其改邪歸正,效果都是明顯的遜色。就比如IS恐怖分子,今天我們不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與IS談判,因為我們隨時就會被人肉炸彈轟炸,我們在想辦法以不傷害雙方的手段來制止惡的同時,惡的那一方隨時可能傷害我們,更別說坐下來談判。

相比之下,威懾力雖然沒辦法做到讓惡的那一方心服口服,但我們可以使惡的那一方怯步,不敢重蹈覆轍。如果我今天拿著槍對準惡的那一方的腦袋,那麼他就會因為我的威嚴而感到害怕而怯步,甚至會因此而不敢犯錯。今天,如果我們能夠採取更有勢力或更高明的手段制止惡勢力,起到的威懾效果,絕對比感染力來得更全面。

鄭潔
加拿大廢除死刑
IS
芬蘭開放式監獄
挪威
菲律賓暴力政府
土耳其政變
巴西犯人逃走

2017年1月11日星期三

我國人民應不應該反對355修正法案

我國人民應不應該反對355修正案法令。開宗明義,355修正案就是伊黨主席哈迪所提出的一個伊法進行的改正。改正內容如下:偷竊砍手,打劫死刑,通姦,未婚女子被鞭打80鞭,已婚女子被丟石頭直到死亡為止。
而如果當一個穆斯林女生被強姦時,她必須要有四位穆斯林男性在場見證到強姦事件,否則即是通姦。
當這個355修正案一提出,立即掀起一場風波。許多人民發異議聲,巫統卻口口聲聲說,這只是針對穆斯林,在伊斯蘭法庭上所針對刑法的改正,和非穆斯林沒有任何關係。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各位,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子民,並不僅僅只有穆斯林人,在馬來西亞所推行的任何政府所推行的任何一個政策,他都必須要考量到每個子民的權利。所以,今天要討論我們應不應該反對這個355修正法案,就要看這個修正案所帶來的影響是否會損害人民的權利。

我方認為我國人民是應該反對355修正案的,主要論點有3

一,355修正案會造成一國兩制的不平等現象。當民法和伊型法分開執行時,當非穆斯林和穆斯林是在不同的法庭被審被判時,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制度已經是一分為二。今天民事法庭,我們非穆斯林盜竊坐牢兩年,罰款或兩者兼施時,伊法卻告訴你,穆斯林如果盜竊,你需要被砍掉一隻手。各位,同樣是馬來西亞公民,我們卻看到,不同的種族卻在犯罪後有不同的遭遇。人民的權利因此也會變得不平等。

二,355修正案造成非穆斯林與女性穆斯林法律地位損害,剝削了女性與非穆斯林的權利。這個修正案是禁止非穆斯林的人以及任何女生上法庭作為證人的。也就是說要上伊斯蘭法庭,你需要具備兩個先天性元素,第一,你要是男人,第二,你要是穆斯林。而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則的出現,巫統沒有說。難道女性和非穆斯林所說的證供就不足以讓人相信嗎?這顯然犯下了性別與種族歧視。更何況,要同時有四個穆斯林男性作為證人在指證強姦罪,結果是難上加難,難道你被強姦時還要被四個男人監督作為證人嗎?如果,這麼不巧你被強姦了,但你無法湊足四個男性穆斯林證人,那麼你就無法制裁強姦犯。這件事情可別天真地以為只有發生在穆斯林女性身上,今天,如果你是非穆斯林女性,可是你是被穆斯林男性所強姦,同樣地需要上伊斯蘭法庭,同樣地需要四位穆斯林男性作為證人。在以上種種不公中可見,女性的地位是何等低落。

三,伊斯蘭法庭最終會取代民事法庭,成為最有權的法庭,聯邦憲法也會因此失守。在修正案之前,我們的民事法庭是解決大大小小的罪案,而伊斯蘭法庭只是解決任何有關宗教的罪案。可是,若355修正案推行過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只要是穆斯林犯罪,不管他犯了什麼罪,他都是在伊斯蘭法庭進行判決。大家,我們要知道,馬來西亞穆斯林人數是佔其他非穆斯林人數的大部分,當只有非穆斯林是在民事法庭進行判決時,他的地位因此會下降。那些有了伊刑法執照的非穆斯林律師,會因此而失業。這不僅僅是這樣,那些非穆斯林和穆斯林結婚的人民,也會需要上伊斯蘭的法庭,甚至是兩個非穆斯林結婚後,只要有一方加入了伊斯蘭教,不管另一方願不願意,他都必須要進入伊斯蘭教。由此可見,當伊斯蘭法庭越擴越大,他隨時可能吞噬掉民事法庭及我們非穆斯林的權利。

綜上所述,我方堅決認為我國人民應該反對355修正法案。

2017年1月9日星期一

貪權比貪錢對社會的傷害更大

貪錢,指的是任何人士因為可以以錢獲取更種利益,而做出任何不擇手段的事情以獲取金錢。貪權,是在上位者因為榮耀、地位、佔有欲、自我優越感而不惜做出任何事情來維持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回顧兩者,都是對這個社會帶來傷害,但誰的問題帶來的傷害更大呢?我方認為,要評價這個辯題,就需要從哪個問題傷害更長久來討論,更難解決的問題,危害得更長久。因此,何者傷害更長久,何者對社會所帶來的傷害就更大。

我方将以兩個論點来进行论证:

第一, 貪權者比貪錢更難以被阻止。貪權者因為迷戀權力,迷戀要超越別人,所以他們無時無刻都會想著如何踩著別人往上爬,達到權力的最高峰,而貪錢者則迷戀金錢所帶來的物質上的享受從而想獲取更多金錢。更容易被談判。要知道,權力是有上限的,金錢是無上限的,沒有最多錢,只有更多錢。貪錢者永遠不會嫌錢多,只要我們可以給貪錢者金錢,甚至是開出的條件勝過金錢,那麼這時候貪錢者就得以被解決。貪權的人他想要爬上最高,但權力始終有一個頂端,一個貪權者要超越別人,不過別人開出什麼條件,他都依然只想踩在別人之上。當他的權力達到最頂端時,那麼他就會開始濫用權力,導致問題更難以解決。

就比如中國共產感,毛澤東這個例子,中共是公認的一個無民主國家,而毛澤東則是完全的獨裁者。因為濫用權力,在歷史上曾經殘害過很多中國人,害死的中國人有五、六千萬人,這個數目是比兩次世界大戰的總和來得多。中共這樣做,背後就是被那些貪權者所控制,他主要是施行暴力,他採用的是週期性殺人,每隔六、七年殺人一次,像文革、六四事件,不斷製造恐怖,使人民在惶恐中接受對方過於強大的事實。

有誰可以說,像毛澤東這樣的貪權者,我們可以和他談判,我給你其他東西,我給你錢,我給你愛人,你不要殘害我吧?顯然不行。如果今天毛澤東是貪的是錢,那麼在那些危害降臨在你頭上時,你可以用錢疏通,毛澤東自然也不會嫌錢多,因此問題便得以解決。

由此可見,這些残暴行為,完全是因為背後的操縱者貪權,享受控制人民,享受把人民踩在低下,相比起只要有钱就好办事的贪钱者,哪者更难阻止带来的危害更大?显而易见。

第二,贪权造成的伤害更深,導致傷害也長久。权力是可以控制人類思想,但钱就只有錢。有了權力,就不再與平凡人同一階級,我們可以控制人,可以佔有,甚至是決定他人的權力。但钱只有獲取舒適的生活或物質享受為最终目的。

像朝鮮這個例子, 金正日和金正恩正正就是因為贪权,所以才利用自身的權力不擇手段,培育出了一国为他卖命的人民。他們限制人民的思想,甚至在他歷史課本裡,把金正恩的爺爺描繪成擁有超能力的超人,神化他。 在這種“洗腦”的方式,这一代的子民会因此认为金正恩是神,教育下一代一起崇拜他,這正正是貪權者為了要有超越別人的優越感所做出來對人民精神上的控制。此外,朝鮮也限制人民上社交網絡,甚至是看電視,這樣的做法,就等於把人民的思想囚禁在自己的手中。由此可見,貪權所造成的傷害是長久性的,他們會在精神上改變人民,甚至控制人民。

貪錢者,可以導致家破人亡,會因為金錢的慾念犯罪。就比如賭博,盜竊,綁架,但是他們的傷害只是一時的,並不能長久傷害。

比起一个贪权者能够制造的是一代接着一代的傀儡,所造成的一國幾代的思想控制,一个贪钱者能制造的不过是寥寥无几的穷小子,相比之下,哪者的危害更长远,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所以綜上所述,我方堅決認為貪權比貪錢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貪錢比貪權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貪錢,指的是任何人士因為可以以錢獲取更種利益,而做出任何不擇手段的事情以獲取金錢。貪權,是在上位者因為榮耀、地位、自我優越感而不惜做出任何事情來維持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回顧兩者,都是對這個社會帶來傷害,但誰的問題帶來的傷害更大呢?我方認為,要評價這個辯題,就需要從哪個問題更棘手來討論,更棘手的問題會導致更難解決,而危害得更長久。

第一,貪錢的人士範圍廣,任何階產人士都能因為貪錢作惡多端,使得問題更棘手。

假如是貪權的人,那麼就是在上位者要獨攬大權,排除異己,事實上,在相對民主的今天,他們也很難造謠造勢。我們可以通過革命的方式來使在上位者從上面拉下來,我們甚至可以聲援的方式,使大眾關注,從而給上位者製造壓力,不敢輕舉妄動。

貪錢的人,卻是任何人都會發生的。在上位者會因為貪錢而貪污,企業可以因為貪錢而幹盡喪盡天良的事情,就像當年中國發生黑心奶粉的事件,害死了大量的初生嬰兒,導致慘絕人寰的悲劇。這一切,都只是為了錢而已。再來,低產階級的人士,也可以因為貪錢,獲得更多的金錢而綁架、拐帶兒童、搶劫,在現代社會已經層出不窮,擾亂了整個社會的安寧。

二,貪錢可以導致永無止境地延續下去,而貪權的人,在現代社會每幾年公民投票大選一次,就無法繼續貪權。

俗話有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錢能做許許多多的事情,大到貪污殺人放火,小到盜竊,都使問題難以解決。就算今天警方逮捕了一人,會有兩人,三人,更多更多貪錢的人,因為錢而不擇手段。

貪權則是在人民的監視底下,在相對科技進步及文明的社會,在上位者反而需要有所顧忌,避免他們為所欲為。之前就有一個巴拿馬文件,是由一個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U揭露了機密文件,當中涉及72名現任和上任政府首腦和國家元首等上位者。冰島總理貢帶格松在那次事件就成了首位辭職下台的政府首腦。再來,美國也會對國際作出協調,就像今天,你不能持強凌弱去攻打小國,那樣的話美國和其他大國就會干涉並對你進行制裁。

所以綜上所述,我方堅決認為貪錢比貪權對社會的危害更大。

2016年12月27日星期二

這個教育制度需要改革

教育制度需要改革,是一個多大的標題,誠然馬來西亞目前的局勢來看,這個標題是不會被反對或者質疑的,是的,馬來西亞這個國家的教育制度確實需要改革,是在這個國家的子民們都認同的觀點。我所要闡述的觀點,乍聽之下有點範疇過大,可能用盡三天三夜亦無法理清,唯有以國中為中心,再來以自己所處的國中環境作為背景來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論點。

在我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拙論前,先來說說本身的經歷。目前的我仍然只是大學的基礎班,連踏上大學部都算不上,只是才剛接觸大學生涯半年有餘的小屁孩而已。在這裡,接觸了一些相對有知識有想法的人,遂意識到自己有多麼不足,多麼無知。我不像大家,從國中十三歲開始接觸新的視野,新的觀點。我從十三歲開始,所得所學,反而比小學更加狹隘。我活在一個無知的國中,在這裡,華人僅佔不到百分之十的巴仙率,而在我的班,亦只有我一個華人。雖然與友族同胞相處愉快,但不知如何,總覺得缺乏了什麼,並無種族歧視,種族之間相處之道以及互相尊重這個道理我是懂得,只是在這裡我亦要很鄭重地告訴大家,在我認為,種族和教育制度,也是有間接的關係影響的。至於這一點,我會慢慢地進一步闡述。

種族之間有一定的對對方的不夠理解。友族同胞不會完全懂得我們華人的節日,冬至過冬,中秋賞月,端午的粽子,七夕牛郎織女相會,這一些他們除非有一定研究,否則不可能了若指掌。同樣的,我們也不可能能夠完全理解友族同胞的宗教知識,在這一方面上,就會促使代溝,雖依然不排除能互相包容和平共處,但依然會存在思想的不一致。社會學的語言相對論(sapir-whorf hypothesis)曾指出,一個人的語言、文化、信仰,是具有龐大的影響力,進而影響我們每個人的思想,而產生想法與看法的差異。在這種情況下,會使大家的想法沒有辦法一百巴仙完美地傳達給對方,讓他清楚且明白我們的理念。就如當我要闡述八仙過海時,我最多能說的出的一個代表性的詞,就只有馬來語中的dewa,但其實一個dewa,不足以能夠把我的八仙過海成功闡述出來,這就是代溝。

在這種情況低下,教育制度就需要完善化,要在各種情況下作出合乎我們每個人民的考量,而不應該以任何種族為優先,進而發生不平等的待遇,在具有代溝的情況低下,也無法真正讓該學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在這個國中,連教師教學方式都大有問題,教數學僅在抄答案的情況下亦有出現抄錯的情況,初中一入學老師竟然要求我們背誦我在小學三年級就背得滾瓜爛熟的乘法表。我們深知,中文裡的數字是較馬來文簡單易背,且容易熟練,在這一點上我並無有意批判馬來文的不足,但既然兩者之間存在著差異,促使以中文學習數學的學生較別人來得快且容易,在這一點上教師就應該適當做出調和,而不是以一概地要求所有初中一生全體背乘法表,是何等荒誕之事。所以,教育方式需要改革,填鴨式的教育已經不適宜用在今日的人民身上,國家若要進步,就不能只單調地採用統一模式,甚至採用紙張考試制度來裁定一個學生的聰穎與才能。

成績,再怎麼以個人努力提高,就算所有人都說和環境沒有影響,但在一個教師素質有待商榷的情況下,何以會不影響學生?那時候的我,遂活在一個只學了不少馬來文、伊斯蘭宗教知識、馬來西亞伊斯蘭史以及印象中有hwang ho這東西的知識。直到上了大學,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意識到自己的知識是多麼匱乏。政治、哲學、經濟、歷史、文學,有太多太多的東西,我如同囫圇吞棗,拼了命把我缺失的知識想要把它趕緊學起來。你問我康熙是誰?有聽過,但只知道他出現在鹿鼎記連續劇裡你問我林肯是誰?有聽過,但只知道他是一位大人物。你問我比爾.蓋茨 和 斯蒂夫.喬布斯是誰?以前的我只能告訴你他們對科技有很大的貢獻,但我連誰發明windows,誰開創蘋果公司亦不曉得。

或許讀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提出質疑,我以上所說的這些皆隸屬於額外知識,有沒有這一類的知識重點在於我自己,和教育制度沒有任何關係。但試問,這些“額外知識”為何只能是額外,在學生可選擇讀與不讀的情況低下,再進一步說明和教育制度扯不上任何關係?我想更明確地告訴大家的是,這些都是我們應當學習的知識,不應該被劃出界外,不應該被我們拋在後頭從而導致一些學生可能就再也學不到這一類的知識。高中的歷史課本上,我大致內容也已經忘得一清二楚,只能依稀記得了我們大略學過了馬來西亞發展史,如何成立如何經營,其餘後大半部分,都是在告訴我們伊斯蘭宗教如何透過Nabi Mhd在馬來西亞興盛地發展起伊斯蘭宗教。坦白說,不是不好,而是覺得沒有必要,這一類的知識,大可在宗教課本上進一步闡述,而在歷史課本上幾乎沒有詳細描述的必要,直接帶過就好。

歷史,不是為了要讓子民們清楚明白前人的豐功偉績,更重要的是要大家知道一些不可重犯的錯誤,作為借鑒作為指導,我們都清楚明了復古改制無法實行,是因為這個時代已不適宜用舊一代的理念去治理國家。歷史存在的必要性,雖然多多少少牽扯一些愛國理念,但極為重要且不容忽視的,是我們要了解乃至於明白這個世界欠缺什麼和需要什麼,遂能變得更美好。這樣的歷史,才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教育制度需要改革的地方,正是要從教育內容方面著手,要真正實現一個民主制的國家,就要對人民公平公正且不能忽視小數人的利益而只集中大眾的利益。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就不能只是在歷史課本上談宗教歷史,而是應該觸及各個層面,看在其他國家的歷史教科書上,世界歷史等等,是馬來西亞應該借鑒的。

談到這裡,可能大家最為關心的一點,不是教育制度應不應否改革,而是“如何”改,可能這才是最為至關重要與核心所在。甚至有些人會認為,在這個已經不民主的國家,政治經濟逐漸進入敗壞狀態,連自身的生活也已經變得不安穩,又如何向政府談教育制度的改革?再者,若真要向政府談,又應該由誰來談,怎麼談,如何才能讓政府接受?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而非我一一說出就能馬上解決的問題。但我能肯定的是,教育制度需要改革,是我們全國子民都應該談的事,我們有權利談,且有義務談,只要認為任何不公正的事,我們就必須發聲,這是作為公民的義務。第一步需要做的是,就是覺醒大家,讓大家知道,這個教育制度是有問題的,它是必須要我們集體努力發聲去改變它的。也許我以上所說的一切都很淺白,也許我所說的大家都懂,但為何又不行動呢?

文章的結尾,讓我來沿用周保松在《政治的道德》裡所說的一番話:“一個從來沒有機會參與政治的人,將永遠無法體會什麼是集體自治,永遠不會意識到加諸於其身的種種枷鎖絕非自有永有和不可改變。一個從來沒有機會獻身信仰的人,也很難在吃喝拉撒之餘體悟到生命神聖敬畏的一面。愈多有助於人類能力發展的領域受到限制,人就活得愈不完整。這種缺失,不僅僅是對某一個體的傷害,而是對整個政治社群的傷害。因為當這些重要的領域的大門一一關上,活在其中的人,久而久之,就會以為這些領域根本不存在,更加無從想像自己有實現這些活動的能力。難道不是這樣嗎?二千年來活在皇權統治下的國人,無論多麼聰明,就幾乎從來沒有人想像過,那個叫‘皇帝’的統治者,其實可以由我們來選並由我們來換。更悲哀的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機會選,也就難以理解那種自由對我們到底有多大意義。我們甚至尋找種種理由說服自己,那些自由根本不屬於我們或根本不值得追求。我們遂活在一個不完整的世界,卻以為過得很好。”

改革的第一步,並不是要怎麼去做出何其偉大的舉動。覺醒,是我們現下最需要做的事。